3岁以前的婴儿记忆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没有目的和意图,都对感兴趣,易受影响的事物容易记住。下面来讲讲宝宝记忆力潜能如何挖掘,希望对你有帮助~
每个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有一个强大的记忆力,因为记忆力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是至关重要的。那宝宝什么时候有记忆力呢?根据研究,宝宝在出生两三天后就有了一定的记忆能力。虽然宝宝的记忆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可以有效地挖掘宝宝的记忆潜能。
一、到3岁的时候,宝宝的记忆是有情感色彩的,他们特别容易记住让他们快乐、悲伤或生气的事情或情景,以及其他触发他们情感反应的事情。
听故事儿歌时,宝宝尤其容易记住大多数有感情色彩的句子,如“小鸭子游泳”这首诗,宝宝听完后会记住:“小鸭子摇啊摇,扑通一声跳下河”,诗句中的“摇啊摇”“扑通一声”等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宝宝有情绪上的反应。例如,第一次高高兴兴地去奶奶家的情景,他能记得很长时间。
宝宝这种情感记忆开始于六个月或更早。
二、3岁以前的宝宝的记忆内容在大脑中保留的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年。
据研究:宝宝看到东西重新出现在眼前,不到1岁的宝宝只能认出几天前的东西;2岁的宝宝只能认出几周大的东西:3岁的宝宝能认出几个月以前的东西。宝宝见过的东西不在眼前时,1岁以下的宝宝回忆不起来,2岁大的宝宝能回忆几天以前的东西。3岁大的宝宝可以回忆到几周前发生的事情。例如,当爸爸在国外学习一年回到家,宝宝可能不想被他的父亲抱着。此时,他的父亲不必悲伤,因为婴儿的记忆能力有限,他已经忘记了父亲的形象,把父亲当作一个陌生人。
三、3岁以前的婴儿记忆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没有目的和意图,都对感兴趣,易受影响的事物容易记住。
对于父母来说,经常会忘记东西放在哪里,但宝宝可能会帮助你立即找到它。你可能会觉得很奇怪,并为此欣喜若狂,其实这些是宝宝无意的记忆,他们非常擅长无意记忆。
四、宝宝记忆内容在大脑保存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一是对记忆对象的感知。能看、能听、看得越清楚越仔细、越完整,在脑海中停留的时间就越长。
二是宝宝的知识经验和对事物的理解。知识和经验越多,越有利于宝宝对事物的理解,而对事物的深刻理解记忆得越久;
第三是宝宝的情绪状态。积极情绪状态导致宝宝体验积极情绪的事物,宝宝的记忆时间就会越长;
第四是内存对象的特点。宝宝感兴趣的、生动形象、鲜明的会在大脑中停留很长一段时间。
孩子玩什么都是玩的时间很短,“三分钟热度”,搭个积木,才玩上5分钟,就不想玩了,然后拿起玩具车又是才玩两三分钟又要换其他了,妈妈很是担忧:如此不专注,以后读书了该怎么办呀?还能好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吗?
这种专注力,其实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得的,那么,爸爸妈妈该如何有意识地从小婴儿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注意力,以便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养成更为专注的良好习惯呢?
1.婴儿期多给宝宝刺激
刚出生的小宝宝的注意力几乎都是无意注意,但他们能够被距离眼睛20cm左右的色彩鲜艳(如红色)、有强烈黑白对比的颜色所深深吸引,因此,家长可以拿一些红球或黑白相间的几何图案、人物头像等举到距离宝宝脸上方20cm左右处,摇动红球以吸引小儿注意,然后将球从小宝宝头的一侧向*,再向头的另一侧(180°)慢慢移动,来吸引小宝宝的追视。或者也可以准备一些能够发声的小玩具,如摇铃、毛绒玩具等,开始让他们用手去摸,去感受,然后再握着他们的小手一起轻轻挥动,这样不仅能充分发展小宝宝的眼手协调能力,而且还能增强小宝宝的注意力。待小宝宝学会爬行、走·之后,认识和接触新事物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这时,爸爸妈妈应该尽可能地让他们接触来自不同新事物的刺激,而不要怕不卫生、不安全而限制他们的活动,爸爸妈妈要做的就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然后再让他们尽情地玩个够,以促进他们的大脑发育。
2.幼儿期逐渐培养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即对某一事物的关注所能持续的时间,时间持续越长,稳定性越好,对该事物也就越关注,这对培养孩子的耐心、逐渐延长以后的学习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爸爸妈妈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培养他们注意的稳定性。而游戏中的亲子互动,能够提升孩子对这件事的兴趣,当他感兴趣了,玩得也就会更久一些了。例如,跟孩子一起玩橡皮泥时,可以引导他捏出不同形状的东西来,在给他讲故事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提问,以让他在听的过程中可以更为专注。
3.减少对孩子的干扰
如果干扰物太多的时候,就容易分散人的注意力,让人很难集中精神做某一件事,如,玩玩具的时候,如果一次性摆上一堆的玩具,这样他可能只是每个玩具都摸一会,但玩的时间都不久,或者是在写作业时,旁边还开着电视或有其他干扰,这些干扰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没法集中精神高效地完成作业,即使完成了,也可能会出现很多错误。爸爸妈妈需要做的是,尽量减少一些干扰物,让孩子能将注意力放在其中一点上,尽可能让他的注意力持久一些,但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人在有意注意时,大脑是处于一种紧张状态的,时间长了就会感到疲惫,所以让孩子专注某一方面的时间也不宜太长,也要注意适当休息,劳逸结合,否则,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平时就要培养孩子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的习惯,不同的孩子可用不同的方式,有的适合激励、有的适合严格要求,不管什么方式,都要长期坚持、持续下去才有力量。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