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实行“全封闭管理+军事化管理+军事化训练+心理诊疗与辅导+养成教育+生活体验”教育管理模式,再施以艺术体育欣赏,感恩励志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重塑孩子的认知,纠正偏差,重拾信心,挖掘潜能,变厌学为好学,变懒惰为勤奋,变粗野为文雅,变自卑为自信,还家长一个阳光、可爱、上进的孩子,让孩子以全新的状态重返校园,刻苦学习,不断进取,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激励赏识学生,以正面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悉心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领导学生识恩、报恩、施恩。身教重于言教,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老师的表率作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身体力行,对学生潜移默化。
现在社会信息如此开放,很多孩子很早就懂得恋爱了。于是,爱的举动逐步升级,拉手、拥抱、接吻、性交、堕胎接踵而来。在激情的作用下,很多孩子在偷吃禁果后没有想过后果,当一个严重后果摆在面前时,孩子最怕家长冷漠的目光。
孩子担心:“我真的这样不招人喜欢?爸妈都不要我了,我还能去哪里?’他们觉得自己是一叶扁舟,没有了安全的港湾,进而就可能选择堕落或轻生。
孩子受到的伤害,疼在家长的心里,也恨在家长的心里。很多家长觉得自己在朋友、同事面前丢尽了脸面,为此,他们恨不得把亲情阻断,可是这样就会把孩子逼上不归路。孩子偷吃禁果,决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错,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能够完全避免的,
所以,在孩子早恋偷吃禁果后,不管家长多么不理解孩子的行为,也要接受孩子这个人,不要把话说绝,不要把事做绝,要给孩子一个走回头路的机会,让家永远是孩子的港湾。
个体沙盘课程
团体沙盘课程
游戏成长课程
情绪管理课程
厌学(学习态度)
叛逆(亲子沟通)
浮躁(人际关系)
畏难(抗压能力)
对任何事物的成瘾都是病,而戒除过程,就是自我克制力的一个升华。
小学四年级的暑假是在大伯家度过的,而陪着我一起的是JK·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当时还只出版了4部,大伯全部给我买回来,让我看,然后给他口述讲故事。至此一发不可收拾,我中了小说的毒。
初中三年看《哈姆雷特》,看可爱淘,也看《飘渺之旅》等超大本的网络玄幻武侠小说,死党弟弟做死的买,我沾光把他书柜里的小说淘了个遍。
这种痴迷到高三都没停止。同学埋头苦读历史地理之际,我教科书下面是言情小说(我不会承认《红楼梦》是在高三看完的)。有一次语文老师没收别班的一本《诛仙》,扔到爱心回收站,最后被我摸回宿舍,打着手电筒,躲在被子里连着三天晚上看到凌晨四点。
我一直不承认我是对小说上瘾了,对外只是声称我喜欢看小说,事实上我就是上瘾了,还很严重,可能比现在家庭担心的孩子网瘾还严重。
看到喜欢的书,我可以通宵达旦不睡觉;零花钱都跑到学校附近书店老板口袋里了;上课看小说被老师没收也不能阻止我。
我为什么会这么痴迷?
不是因为读书能增长知识,更不是为了所谓的提高写作技能,就是因为无聊。
是的,直到现在我翻书都是因为无聊。爸爸妈妈有他们自己的事情,我初中寄读在姑姑家,高中住校,宿舍同学天天谈的要么是这个题目怎么解,那个知识点我还不熟,要么就是中午吃什么,晚饭会有什么菜,枯燥乏味。
在我看来,当你的生活只有一个主题的时候,你就会想要打破这中沉闷,自己寻找生活话题。
人有书瘾和网瘾一样,都是想从第三方中收获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在我接触到的这么多网瘾孩子中,大都和我当初是一个状态。
在那段日子里,我对学习一点都不上心,考虑问题也很不全面,一度出现过不想继续读书的情绪。从书里回到现实世界会觉得很空虚。
后来我就不看了,也不能说是不看,只是我懂得了克制。
通过读书,我能获得快乐,可是当这种行为影响到我的学习生活,那就不是一种爱好了,这变成了一种病。
再喜欢的东西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人会把一个爱好放大成生活的全部,更多的源自在他的生活板块中,除了这个爱好,再无其他内容可以填充。
因为贫乏,所以成瘾。
一个正常的人对自己再喜欢的东西都会把握好一个度,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时候不该做。而作为成瘾患者的我们却不能把握好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失去控制,错误的把这种喜欢变成了自己生活的全部。
所以,对任何事物的成瘾都是病,而戒瘾的过程,就是一个扩充自己生活厚度,提高自我克制力的过程。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