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 合作模式 您好,欢迎访问易达招生网,希望本篇文章能够给您带来帮助!

电话咨询 在线客服 预约试听

易达招生网 > 动态汇总 > 少儿编程领导品牌> 南宁国内top10少儿编程机构推荐

南宁国内top10少儿编程机构推荐
少儿编程领导品牌 2021-11-19 10:56:40 128

创意启蒙课程,面向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儿童,根据主题情景,借助于专业乐高教具,通过外形模拟或机械传动,搭建出与主题相符的作品,学习相关百科知识,配合少儿智力发育敏感期,锻炼儿童语言表达、动手、创造等多方面能力...

少儿编程

课程特色

  • 少儿编程培训班

    趣味情景化主题教学

    每节课通过视频展示一个故事,

    引出任务、激发兴趣、领悟道理

  • 少儿编程培训班

    课程设计对应敏感期

    课程设计与成长敏感期相匹配,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 少儿编程培训班

    零距离对话人工智能

    与人工智能机器人零距离对话,

    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 少儿编程培训班

    精彩的科学教育课堂

    丰富的科学实验课,

    探索奇妙的百科知识,培养素养

  • 少儿编程培训班

    标准规范的授课流程

    每节课都采用标准的授课流程

    5c教学方法

  • 少儿编程培训班

    一站式教育解决方案

    从3到18岁课程,体系完整

    ,接轨未来新科技培养未来人才

人工智能编程课程,面向3-18岁青少年,依托达内教育集团16年编程教育经验,研发出一套系统的少儿编程课程体系,内容涵盖少儿启蒙编程(Scratch)和少儿趣味编程(Python、JavaScript、HTML、CSS、Java)等,培养编程思维,提高中国孩子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课程流动课堂走进全国120多所中小学公立校,受到教育界和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可。

六阶课程设计,阶段巩固复习

  • 第一阶段:编程启蒙与思维起航(1-8课次)

    学习基本程序结构。能够按步有序地完成作品。在有趣而简单的作品创作中,入门编程,培养分步意识,启蒙编程思维,激发编程兴趣。

  • 第二阶段:夯实基础与自主创作(9-16课次)

    进一步学习广播、变量等编程知识。能在流程图的引导下进行编程实践 和创作。在作品实现及问题分析中,培养自主思考及问题解决能力。

  • 第三阶段:基础进阶与创意设计(17-24课次)

    学习掌握基本程序结构的进阶使用。能够使用思维导图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拆解。能够逐渐编写较复杂的代码。完成具有创意的作品设计。

  • 第四阶段:进阶知识与视野拓展(25-32课次)

    学习声音侦测、物理模块等进阶知识。通过了解语音识别、人脸识别 等人工智能领域知识,拓宽编程视野。创作出实用、科技感的作品。

  • 第五阶段:高阶学习与算法初探(33-40课次)

    理解较复杂的程序逻辑嵌套。学习列表相关知识。能够对多样化作品进行数据处理。完成逻辑结构较难、机制复杂的作品创作。

  • 第六阶段:综合运用(41-48课次)

    完成大作品的设计与创作。能编写结构完整,功能复杂的代码。进一步提升抽象归纳、算法设计等能力。应用编程解决实际问题。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未来教育的目标。


早在上世纪90 年代, 世界各国就已经开始思考面向21 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问题,美国教育部于2007 年发布的《21 世纪技能框架》就是上述思考的具体体现。该框架将21 世纪技能分成核心课程和21 世纪主题、学习与创新、生活与职业技能、信息媒体技术素养四个方面,其中学习与创新能力居于核心位置。


世界经合组织(OECD)也提出了面向21 世纪的十大核心技能,并且明确指出创造性、*性等复杂思维方式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无法被计算机所取代的技能。随后,日本、新加坡等*纷纷发布类似的能力框架,我国也于2016 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尽管上述*和国际组织所用术语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在回答21 世纪需要何种人才素养的问题。在这些素养中,*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沟通与合作、信息素养等均被高频提及,表明它们在其中的重要性。


如果说21 世纪技能框架、核心素养等是面向未来学习者培养目标而提出的,是世界各国面对信息时代的不确定性而做出的主动应变,那么,近年来人工智能热潮的兴起和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则是驱使人们更加迫切地思考未来教育的培养目标。


有不少研究揭示,一些人类现有的职业和岗位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一些全新的、更能够体现人类优势的职业将会诞生和发展。届时,人与机器的分工会发生重大变化,一些重复性劳动、技能性工作、数据分析工作,甚至部分社会交互工作和认知工作都可能交由人工智能来完成,人类的优势将更多地体现在高创造性、高艺术性工作和复杂的社交任务中。


未来,人与机器的协同工作/作业更可能成为主流:一方面,人类需要机器的帮助来更有效率地完成复杂任务。作为人工制品的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帮助人们转载认知任务、降低认知负荷、留存使用经历、转换任务表征方式等来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与其它信息技术工具相比,人工智能还能够通过与个体的交互来产生交互共同体和协作共同体,在交互与协作的过程*享理解,进而促进认知任务的完成。


另一方面,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发展目标也从最初的用电脑模拟人类智能转变为如何联接人类和机器以构建增强型混合智能系统,联结了人类、人工智能、物理环境和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智能系统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发展方向。


面对这样一个未知的、更加复杂的世界,如何使学习者在其中保持竞争力是教育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学校教育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无可替代的能力,包括合理的价值观、创新思维、想象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是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最主要目标,在人工智能时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网络学习能力、人机交互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将取代知识习得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

延伸阅读:

AI将取代你的工作?Gartner:人工智能能增加就业机会!

自闭症儿童与人工智能机器人

少儿编程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