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启音,专注自闭症,语言障碍,行动障碍,脑瘫儿童,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已经拥有19年的经验,大品牌质量保障;自闭症并不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一种疾病,现实生活当中有许多被诊断为自闭症的人群,而且一般都是小孩子,而自闭症只有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才能让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这就需要了解该病可能会引发的不良反应...
1、缺乏与他人交流或交流技巧;2、语言交流障碍;3、重复刻板行为;4、大多数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5、感觉异常、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图像特别喜好或恐惧;6、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异常行为。
7、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8、语言障碍十分突出;9、兴趣狭窄,强烈要求环境维持不变。
自闭症儿童会有,刻板的重复动作:儿童经常坚持重复刻板的游戏模式和生活活动模式,抵抗变化,缺乏变化和想象力,例如反复排队玩具;坐姿不能改变;放置物品的地方不能改变;生活内容顺序必须保持不变,等等。固执地保持不变是自闭症的重要症状之一。对某些特殊物体的病理依恋:自闭症儿童通常对某些物体(如积木,收音机,球等)具有特殊的依恋程度。他们喜欢这些东西,可以在游戏中感到满足。如果把这些东西拿走,则会引起哭闹、惊慌。孩子很少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一个人玩往往更开心。
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孤独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一)、言语训练
自闭症孩子的言语较为窄化,若孩子的沟通能力能提升,则其认知能力也会相对成长,问题行为则会逐渐减少,可见言语训练的重要。其训练原则与方法如下:
1.需在「自然状况」下进行。如:吃饭时、洗澡时、游戏时间时。
2.以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符合孩子的目标。
3.制造相关语言情境。如:吃早餐时,拿着果汁和牛奶,询问他要喝哪一种?
4.语言环境中最好能有同侪或家人随时给予回应。
5.找出孩子有兴趣的东西或活动,在自然环境中,诱发语言。如:暗中将他随身携带的破毛巾拿走,让他找不到,而诱发沟通的意愿。
6.当他有沟通意愿时,给予适当的提示,提示的程度视孩子的能力决定,搭配口语的完全提示、口语部分提示、嘴形提示等,例如:当小明指着门想要出去时,妈妈可以提示他:「小明想要?」然后做出「出去」的嘴形提示。
7.配合孩子的步调,需有耐性给予孩子反应的时间,老师或家长可等待五秒后,再做相关反应。
8.若孩子有沟通意愿的出现,则立即给予正面的鼓励和赞赏。
根据这些原则与方法,实际应用方式请参考【例一】
【例一】训练一个惯用喊叫哭闹表达需求的自闭症孩子之口语表达
1.情境:每天早餐时间,沛沛即将吃早餐时。
2.制造语言环境:桌上放着牛奶和豆浆,妈妈问孩子:「沛沛要喝什么?」
3.训练步骤:
(1)「沛沛要喝什么?」「喝牛奶」(马上帮他大声说出来)
(2)「沛沛要喝什么?」「喝牛奶」(马上帮他说出来,但是「奶」小声一点)
(3)「沛沛要喝什么?」「喝牛…」(马上帮他大声说出来,但「奶」不发出声音,只做口型提示,由沛沛看妈妈口型,自己说出「奶」)
(4)「沛沛要喝什么?」「喝牛…」(马上帮他大声说出来,但不做口型提示,要沛沛自己说出「奶」)
(5)「沛沛要喝什么?」「喝牛…」(马上帮他说出来,但是「牛」小声一点,由沛沛自己说出「奶」)
(6)「沛沛要喝什么?」「喝牛…」(马上帮他大声说出来,但「牛奶」不发出声音,且只做「牛」的口型提示,由沛沛看妈妈口型,自己说出「牛奶」)
(7)「沛沛要喝什么?」「喝……」(马上帮他说出来,但是「牛奶」不发出声音,由沛沛自己说出「牛奶」)
(8)「沛沛要喝什么?」「喝……」(不发出声音,只做「喝」的口型提示,让沛沛看妈妈口型,让他自己说出来「喝牛奶」)
(9)「沛沛要喝什么?」「……」(不发出声音,让他自己说出来「喝牛奶」)
4.孩子沟通意愿不高时,假若他平日喜欢喝牛奶,可以故意给他豆浆,诱发他的学习意愿。
5.随时给予鼓励和适当回应。
6.训练步骤是循序渐进的,可能某一步骤就需训练好几天,并不是在一天之 内就可全部达成,父母需有耐心等待。
(二)、情绪问题处理
因为先天能力上的缺失,自闭症儿童有时候会以出乎常理的方式表达情绪,如:哭闹、自伤行为。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太懂得观察别人的脸色而明白他人的心情,常有妈妈因孩子的破坏行为气得讲不出话,但自闭症孩子却仍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
1.为他说明此时的情绪感觉为何
举例:当孩子抗拒吃饭,绕着屋子跑,大声尖叫、哭闹时,我们可以不理会他发脾气的行为,而可趁机教他讲:「我很生气!」透过这样的方式与过程,教导他这样的语言表示,正是说明这样的情绪、感觉,并告诉他:「以后若是遇到同样的感觉,就可以这样说,妈妈或老师就会明白。」
2.建立适当的发泄管道
若孩子比较大一点,或是有基本的口语能力,可以教他用口语表达情绪,不可以丢东西、打人。但是若口语方式仍无法协助他情绪的发泄,则可以找出学校或家中可以接受的方式,如:跑操场、画图、在纸上写:「我生气!」、打球等,协助自闭症[FS:PAGE]孩子的情绪发泄。
(三)、模仿能力训练
自闭症儿童,他们也会出现模仿行为,但多是对自己有兴趣的才去模仿,对于其它方面则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影响了其它方面能力的发展,对自闭症孩子的模仿能力训练是当务之急,和孩子的互动也尽量地活泼有趣,才能积极地吸引他们的兴趣。
依照发展阶段来说,「模仿」的发展顺序为:动作模仿、听照指令、配对、模仿玩具玩法、团体模仿学习等,所以,老师和家长可以有以下几个步骤进
行模仿能力的技巧训练:
1.找出他喜欢的活动或东西,练习「动作模仿」
2.在自然情境中,引导进行「听从命令吩咐行事」的练习
3.将「听从指令」的练习引导至「配对概念与动作」的练习
【找出他喜欢的活动或游戏】
先暗中仔细的观察他喜欢的游戏或活动,之后,在他进行这件事时,中途拦截,要求他做一项其它动作后,才让他继续进行。例如:当他在玩荡秋千时,荡到最低之际,将他挡起来,要求他跟你握手打招呼,才让他继续玩。刚开始他会抗拒、哭闹,并且不懂要做什么,这时候,我们需完整坚定的握着他的手上下摇,并且说:「握手!」帮助孩子将「握手」这一个词与动作相结合。这样的交换条件的训练方式,以「握手」换「可以继续玩荡秋千」,能让孩子愿意配合学习,并且可以作为训练他接下来可以听指令吩咐的能力基础。记得适时给予赞美鼓励。
【在自然情境中,引导进行「听从命令吩咐行事」的练习】
利用吃饭、上学、洗澡、游戏等自然情境中,使用手势或简单口语吩咐孩子简单动作。例如:吃饭时,妈妈招手并说:「坐这一张椅子!」;上课时,老师指着黑板并说:「把黑板擦干净!」刚开始需要训练的人不停的亲自用手协助孩子动作的进行,如拉他到位子坐好、带他到黑板前擦黑板,慢慢的,可以经由手势表示,口语配合,直到他可以听到吩咐马上动作。若能遵从吩咐,就代表他已经接受或注意到训练的人,即将可以进行下一步骤的动作模仿练习.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