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叛逆管教学校
全方位改造“问题少年”培养
身心健康、人格完善、习惯优良的一代英才
儿童本身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多见于神经过分敏感和性格内向的同学,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唯恐成绩下降,对考试和平时的学习信心不足,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生活欠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合,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
全方位改造“问题少年”培养
身心健康、人格完善、习惯优良的一代英才
借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的教育理念,实行“全封闭管理+军事化管理+军事化训练+心理诊疗与辅导+养成教育+生活体验”教育管理模式,再施以艺术体育欣赏,感恩励志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重塑孩子的认知,纠正偏差,重拾信心,挖掘潜能,变厌学为好学,变懒惰为勤奋,变粗野为文雅,变自卑为自信,还家长一个阳光、可爱、上进的孩子,让孩子以全新的状态重返校园,刻苦学习,不断进取,成为有用之才。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激励赏识学生,以正面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悉心帮助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领导学生识恩、报恩、施恩。身教重于言教,严格要求自己,发挥老师的表率作用,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身体力行,对学生潜移默化。
放养教育,不是放羊,再放也得先要养。
虽然我从来不是一个专家,但有时候遇到很犀利的家长,我也会战战兢兢,怕自己说错了什么让人说我不专业。
2016年10月18日,一位来自的爸爸申请加我QQ好友,他问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孟老师,你觉得对孩子的教育到底是要松一点还是严一点好?”
不待我说出自己的看法,他就从严格管教和宽松管教两个角度自发的说起来,有条有理,有理有据,看得出来是一位对教育很有研究的父亲,这很难得,而且他应该是很推崇宽松的放养教育。
“其实我今天找您,就是想请教您一个问题,我儿子今年进初中了,可是孩子上学才几天就不愿意进学校,从九月到现在有一半的时间在家里,我不想逼他,可是我完全那他没办法了。”
方才那个侃侃而谈的家长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被孩子厌学问题困扰的普通父亲,画风转变太快,我猝不及防。
原来这位父亲从小就是在宽松的家庭中长大的,他在对自己孩子的教养上也采取的放养形式: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前一天玩得太晚第二天不想去上学就不去;
小学阶段,不想孩子学习太累,所以主动去找老师要求减少自己孩子的作业;
孩子喜欢玩摩尔庄园,就让他玩;
无法静心学习
与父母对着干
易发脾气
害怕困难,不敢面对
如何更好的跟孩子沟通,不如换种说话方式
为什么孩子不愿和我沟通?相信这是很多家长都颇为烦恼的问题。
说实话,孩子对家长的态度,其实是家长培养出来的。
往往因为家长之前用了不当的沟通方式,让孩子关闭了跟父母沟通的渠道,所以父母亲应先从自己身上做些调整,让这个亲子沟通渠道的大门再度敞开。
以下提供些建议给家长们做参考。
有一对母子在我面前示范了他们平常的沟通状态。
15岁的儿子过了晚饭点才骑车回来,妈妈立马就问:“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你到底干吗去了?”
面对妈妈的喋喋不休,结果孩子推着自行车,掉头就走。
妈妈的确很有诚意跟孩子沟通,然而这个方法却很难见效。见面就质问孩子,他的自我防御机制就会立即启动,接下来无论父母再说什么,听到孩子耳中,就全成了恶意的批评。
因此,家长们和孩子说话,一定要注意方式。例如:
“为什么这么晚才回来,你到底干吗去了”换成“儿子,你吃饭了吗,快来一起吃饭”
“我给你安排的都是最好用的”换成“孩子你想要什么....”
“你必须听我的”换成“照你自己的想法做吧”
“我都是为了你好”换成“你再想想,这样是不是更好”
“你竟敢这样”换成“先冷静下来”
“你为什么老顶嘴”换成“你说的有道理,咱们可以试试”
“你怎么还是不行呢”换成“你已经很好了”
“你太没出息了”换成“我儿子......做得特别棒”
”你怎么连这点事都做不好“换成”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对青春期内心动荡不安的孩子来说,父母亲不带价值判断的倾听,是让他们建立沟通意愿及信任的重要基础。
例如,如果孩子告诉你,“我不想上学了”。你会如何回应?
“你怎么可以这么懒!”, “你怎么可以不负责任!”,这些都是带价值判断的反应。孩子受到批评,对与父母沟通的意愿就大打折扣。
不带评价的倾听做法,则会营造安全的谈话氛围,让孩子愿意敞开心胸。
“你的意思是说,你最近对上学不太感兴趣了,是吗?”
然后再问他:“为什么呢?你能告诉我原因吗?”
让孩子继续把他心里面的话告诉你。
如果父母能这么说,孩子就会知道,如果他有心理困扰,爸妈在任何时候都会抱着支持的态度听他说话。当孩子知道父母是抱持着这样的态度,他肯定会迫不及待地分享心事了。
跟父母亲分享,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不见得是个自在的习惯,如果他善意地回应了父母的沟通邀约,老爸老妈应该谢谢他的努力。不妨这么说:
“宝贝,谢谢你告诉我今天学校发生的事情。”
对孩子的沟通努力表达谢意,一方面表达出了对他的尊重(他当然有权决定心事要和谁说),同时也会鼓励他下次再度与父母交流。
学会了以上的方式来跟孩子互动,就能比较有效地打破亲子沟通的僵局,让孩子能够轻松地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想法。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