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各高校的艺术类招生考试渐次拉开帷幕,近百万艺考生在进行最后冲刺的同时,也带动着整个艺考培训市场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根据公开资料,自2005年开始,中国每年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就超过了800万,其中2007~2009年3年更是超过了1000万,而大部分参加艺术考试的学生,都需要参加至少3个月的考前培训,以目前北京市普通艺考培训的收费标准为例,根据培训科目的差异,学生每月的培训花费从3000~9000元不等如果按照蒋雍所说的10%计算,就是说每年有80~100万的考生参加各类艺术考试...
主要课程:播音主持、影视编导、影视表演
主要课程:素描、写生、色彩、速写、创作设计和面试等。
主要课程:音乐类:声乐(器乐类以相关器乐为主科))、钢琴、视唱练耳、音乐知识、乐理、素质面试等。舞蹈类:形体素质测试;自备舞蹈小品表演;听音乐即兴表演;基本功测试,如柔韧性,弹跳,转翻等;舞蹈艺术常识测试;创意综合编舞等
主要课程: 摄影类:回答考官提问、摄影美术作品分析、现场拍摄一幅照片(静物)、摄影知识笔试等。
主要课程:空乘:(1) 量体:测量身高、体重、三围尺寸、肩宽、体差等;(2) 技巧:步态、造型、乐感、表演能力等,空乘技巧展示;(3) 自选舞蹈以及其它艺术专长展示(参考分)。礼仪模特:培养能掌握服装表演的基础知识、具有服装表演能力和技巧、能在服装行业从事服装营销与策划及形象展示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为了考试的公平性考虑,避免“走后门”等情况的出现,许多学校免去了这一项内容,但还是有些学校会有自我介绍这一项,自我介绍一般是给一分钟的时间,考生需要利用这一分钟的时间让考官对你留下深刻的良好的印象,考生的基本信息都已经填在报名表上了,所以,此时对自己的简单介绍更像是一个开场亮相,要多展示自己积极、阳光的一面,在一分钟内把自己各种闪光点集中展示出来,让考官产生好感,记住自己。考生需要准备一篇自备稿件,时长在三分钟以内,文体一般是散文、诗歌、小故事等,建议考生不要选择一些特别经典篇目,撞车率较高,考官对这些篇目会有更高的要求或有审美疲劳,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而且可以展示出你的优势的稿件,由于这项考试的内容是考生自己提前准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应该拿出自己的“代表作”,使出看家本领,把代表你最高水平的朗诵艺术展现给考官。
第① 阶段:针对学员进行个案咨询、制定个性研修计划;
第②阶段:集中学习与训练期,专家咨询与辅导;
第③阶段:学习成果巩固期,成果展示、专家点评;
1、掌握各种场合的礼仪规范和正确的形体训练
2、提升整体气质和修养,由内而外散发属于您的独特魅力
3、学会礼仪文化中重要的商务礼仪,职场竞争更有优势
利用专有的能力评估模型,对学员进行课程匹配,确保我们安排的课程符合学员当下的学习需求。
定期反馈学习成绩,随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效果,确保项目的稳步发展。
师范大学(Huna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一所以师范教育著称、具有悠久历史的省属重点大学,是*“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入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38年的国立师范学院,后于1953年重组为师范学院。1984年,学校更名为师范大学。2000年以后,教育学院、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相继并入。
历史沿革
国立师范学院
1938年夏,国民政府教育部决定创建一所*的国立师范学院,由光华大学副校长廖世承、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俊升、*党部宣传部副部长潘公展、省教育厅厅长朱经农和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授汪德耀组成国立师范学院筹委员会,廖世承为主任。
1938年10月27日,国民政府教育部行文批准国立师范学院正式成立,校名为“国立师范学院”,廖世承为院长,校址设安化县蓝田镇。国立师范学院可以说是群英荟萃,众多知名学者汇集于此,其中有钱基博、钱钟书、皮名举、孟宪承、陈传璋、高觉敷、储安平等著名学者。
1938年安徽大学(安徽省立大学)(部分)、山东大学(部分图书、仪器设备)并入国立师范学院。
1939年长沙会战,学院停办。
1940年4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定校名为国立中正大学。
1947年国立师范学院复校。
1949年国立师范学院(附中)参与合并组建衡山中学。
1949年改名国立南昌大学,1953年10月,以调整后的南昌大学为基础成立江西师范学院,后发展为江西师范大学, 1951年平原师范学院创建。
师范学院
1949年后国立师范学院并入大学。1953年8月中国院系调整,大学撤消,建立了中南土木建筑学院和师范学院。
1953年9月,根据中南教育部的指示,师范学院以原国立师范学院为基础,合并了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平原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和大学、南昌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学院、河南平原师范学院部分学生,成为当时中国专业设置最多的师范院校之一。
1953年大学(原国立师范学院与原大学部分文理系科)建制撤销,改建为师范学院。
1953年平原师范学院参与合并组建河南师范学院,改建为河南师范学院(新乡二院),后发展为河南师范大学。
1953年南昌大学(部分文理科)、平原师范学院(部分系科)并入师范学院。
1957年至1961年,长沙师范专科学校、体育学院、艺术学院相继并入。
师范大学
1984年,正式更名为师范大学。
1996年成为省省属高校中唯一一所进入*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
2000年以来,先后合并教育学院、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4所院校,新的师范大学逐渐成型。
办学规模
院系专业
截至2014年,学校设有24个学院,3个教学部,在85个本科专业招生。
教学建设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拥有*级教学团队4个,*级特色专业建设点9个,*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级精品课程10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个,是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10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选4人,*级教学团队4个,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科研团队2个;拥有*“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80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教学名师3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者等31人、省“芙蓉学者”奖励计划人选12人、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5人、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71人、省“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32人。
学校文化
校训
仁爱精勤
“仁爱精勤”校训的主要内涵是倡导师范仁道,追求高尚;倡导爱人以德,追求和谐;倡导研精思覃,追求真理;倡导勤奋踏实,追求卓越。 [19]
2006年师大以“仁爱精勤”的新校训替代了原有的“勤勉严谨、求实创新、献身教育、团结奋进”老校训。1939年1月14日,《国师季刊》创刊号发行,学校确立的“仁爱精勤”校训在该校刊上正式发布。“仁爱精勤”自廖世承先生提出来后,历经一代代师大人的长期奋斗中积累形成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成为师大学子认同的价值追求。新时代的师大,选择“仁爱精勤”作为校训,是对国师精神的一种回归。
校名
师范大学的校名由“北京师范大学”校名中的毛体字改进而来。
校徽
1、校徽以师范大学的首字母H和N进行创意简化组合,表现学校主体,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2、校徽也是一个“人”字,展现了学校以人为本,百年树人的办学理念,展示师范大学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3、校徽同时也是翻开的书本,表现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开卷有益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教育行业特征。
4、校徽像是竖起大拇指的手,寓意师范大学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环境、一流的师资,培养一流的教育人才,成果丰硕、美誉远传,令人赞叹,使人叫好。
校歌
《师范大学校歌》
作词:彭炳成
谱曲:唐勇强
巍巍麓山
浩浩湘江
堂堂学府
源远流长
承接涟衡形胜
汇聚四海英良
仁爱身修
精勤业广
兴我华夏
争做栋梁
吸取科技精华
弘扬人文理想
仁爱身修
精勤业广
兴我华夏
争做栋梁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