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日常生活中变通的应用 一、亲子故事书时间 亲子之间的口语互动是最能有效培育儿童读写语言能力的基础,其中最常见且一再重复的互动经验是阅读故事,其互动型态本身即是「鹰架」。 家长与子女共同分享故事书的情节内容时,由于是为抽象的虚构故事,家长可简单的利用小型的白板,配合故事书每一页的情节内容,画出一个事件语意图,语意图内有故事内出现的主人翁、是物体/物品、及事件等。家长再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儿童欣赏故事书每一页的情节内容,并利用延伸扩出的方式导引儿童学会表现较复杂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分享完一页,白板内的事件语意图可随时利用板擦做一翻修正,以配合次页的情节内容。亲子共同阅毕故事书之后,家长可以尝试将儿童与故事书内所述的事件活动类似的亲身经历提出来与儿童分享,可使抽象虚构事件转换成具体的事件活动,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 亲子共同阅读故事书,亦可事先选定故事书某页的虚构图画作为教学用的事件活动情境,并采用以下六个教学步骤教导儿童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 步骤1.设定阅读的故事书情境-设定主题,协助儿童注意故事重点,以增进儿童的参与,使儿童专注在故事主题。 步骤2.使用事件语意图-旨在帮助学生产生与主题相关的信息。 步骤3.提供延伸及/或使儿童增加精深度以澄清课文及确保共享的意义。 步骤4.提出问题-以延伸儿童的思考。所提的问题具有鼓励预知性、角色假设、类化及形成期许或例子。 步骤5.使用填充提,协助儿童重述或摘要重要信息以便能够组织事件活动。 步骤6.提供绘画或写作等合作性活动、或彼此共同讨论主题的方式,将故事内的事件活动转换成儿童的类似经验,并介绍新概念或调整呈现的旧讯息层次。可以加深概念。 二、亲子日常的对谈互动 家长除了应用前述的语意图、情境相片及提出问题等鹰架式教学在家里进行语言教学并可增进亲子之间的互动与关系之外,尚可利用日常生活中亲子相处的时间,如用餐或点心、盥洗、外出散步等例行活动的时间以及亲子游戏等机会,进行对谈互动。家长在对子女对谈互动时,需要注意到自己的说话方式,如: 1. 使用的语汇要简易,语句要简短, 2. 说话时,语调要夸张有趣,说话的速度放慢,语词清晰, 3. 说话内容需在儿童的「接近发展区域」内提供信息,即在儿童的认知与理解能力范围内,但又具一点挑战难度,使儿童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并鼓励儿童能独自发挥功能。 三、幼儿园所教保人员的语言教学活动 近年的研究发现阅读图画书在幼儿读写能力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人在与儿童共同阅读故事书内容时,所提供的语言支持可有效促进儿童的认知与语言有所学习与发展。其中以提供语意图等沟通网的支持性鹰架之效果最佳,可以使儿童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减少学习危机(McCormick,1996)。笔者因之建议学前阶段教保人员在团体活动时间,可以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进行故事阅读活动: 步骤1.准备活动- ?使用故事内可能会出现的道具或布偶吸引儿童的注意与学习动机 ?口头讨论让儿童*联想并决定与故事主题相关的思考,或*决定拟阅读的故事主题 ?提出问题导引儿童切入故事主题 步骤2.互动性的故事阅读- 教师使用的语意图以及提出问题的语言支持,与儿童共同讨论并分享故事的内容。分享过程中,教师与儿童共同讨论曾经历过的相关或类似的经验,使儿童的经验与故事内容相连结,搭建或编织儿童的旧经验与新语汇及新概念之间的桥梁。 语意图的使用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特殊的技巧,对年幼儿童最有效。因为示范及图片与视听材料等视觉提示,可以提供抽象及/或不熟稔概念之具体描述,使儿童根据增添的情境迅速了解新概念。 若儿童的年龄层低、不识字,则语意图内与故事内容相关的语词卡可 以用图卡取代,或以语词配合图化的卡片取代之。 教师透过清楚的语意图及提出问题等语言支持、鼓励并肯定儿童的语言尝试、即刻的真诚的且是温馨的响应儿童的语言表现、以及互动性的阅读方式,可协助儿童进行有效的认知与语言的学习,语言方面可促进儿童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之发展。 步骤3.故事情节的导引教师手指着呈现在儿童面前的语意图以及图画故事书中的图解,并以提出问题、延伸并扩充儿童的语言与思考等方式,让幼儿预测将发生故事情节,并点出即将发生的故事情节,导引儿童的专注与学习,并藉此协助儿童的阅读与说话等表达能力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