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青少年叛逆行为,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14岁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具有反叛性格的学生当中,男生多于女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比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加反叛,主要表现在家长和孩子或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激烈对抗......
01 症状类儿童 | 多动症、自闭症、抽动症、智力发展障碍、学习障碍等各类儿童的辅助性治疗; |
02 生活问题类儿童 | 学校适应不良,学习困难,儿童行为不良,缺乏自信,人际关系问题,以及网络依赖等各种心理卫生问题; |
03 情绪问题类型儿童 | 儿童情绪易失控、易怒、压抑、攻击等,青春期困扰等问题; |
04 成人 | 亲子沟通障碍,家庭矛盾冲突、夫妻关系问题、成人焦虑及个人创伤处理、个人成长等。 |
认知力,是所有孩子获取知识的一种基础能力。认知力课程特色:全面提升、从根源解决问题、受用一生。
由专业心理咨询老师面对面为孩子心理辅导,解决孩子家庭和校园心理困扰。
素质拓展训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良好补充。
为父母提供教育方式指导,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搭建和谐的亲子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做个合格的父母。
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在学校是体育委员,可是他偏偏不会跳绳。老师教,同学教,家长手把手地教他一下一下地跳,可是他怎么也学不会。终于大家绝望了,谁也不管了,后来就把这件事忘记了。可是,到了四年级,他不知什么时候学会了跳绳,而且跳得很棒,还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跳绳比赛。对于这种变化,老师、同学和家长都感觉莫名其妙,他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有位家长对我说,他游泳游得很好,孩子很小的时候,他就教孩子游泳,可是孩子就是不学,在游泳池里哭,这位家长经过多次努力,没有效果,断定孩子不是游泳的料,于是只管自己畅游,让孩子在那里玩水。结果没想到,孩子自己学会了。到小学六年级,他已经能连续在游泳池游一个来回。
这两个故事说明什么?首先说明我们对儿童成长的规律还认识得很少,很粗浅,还有大量的未知领域。因此,我们当家长和老师的,应该谦虚一点,不要过早地下结论,尤其不可轻易给孩子做负面结论。当孩子的言行不能令我们满意的时候,我们不要随使给予批评,否则我们白生了好多闲气,孩子白受了很多委屈,大家都很累,也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很可能是时机不成熟。其次说明孩子有自主成长的能力,我们管得太多,主观上以为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有可能是在干扰他,是在帮倒忙。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事物发展有它自己的规律,想把一切都纳入自己的战略部署,可能是愚蠢的。
因此,我主张,对于孩子不妨三分管,七分等。
我常常这样劝家长:孩子有十个缺点,最多管两三个,其他的要装没看见。见错就管,看来是一种责任心,其实是一种不明智。孩子当然要犯很多错,否则他就不是孩子了。如果有错就管,孩子会处于无穷无尽的批评之中,甚至会闹到手足无措的程度,时间长了,会严重地挫伤自尊和自信,也会严重影响他们和家长的关系。有些孩子放学宁可在学校里泡、在大街闲逛,也不爱回家。原因之一是回家父母就唠叨,令他们非常反感。这种不停的批评和指责效果并不好。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批评多了,孩子就麻木了。缺点要一个一个的管,饭要一口一口的吃。想一口吃个胖子,结果就会拉肚子。有些小缺点,孩子自己会改正,长大了就好了,家长可以适当提醒,大可不必急赤白脸发脾气。再说,家长批评孩子的许多缺点,并不一定确是孩子的缺点。比如家长有洁癖,过分干净,老批评孩子脏,其实孩子是正常的,倒是家长不正常。这种批评就更不应该。
三分管,七分等,好说不好做。许多家长忍不住。只要他认为孩子有错,不让他管他难受,他有这个瘾。这是家长自己心理有问题,控制不了感情,应该先管管自己。连自己都管不了,能管好孩子吗?要知道,好孩子主要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在良好的氛围中自己成长起来的。家长不相信孩子,只相信自己,是不行的。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即家长要能看出什么事该管,什么事要装没看见,什么事可以让孩子自己解决,什么事家长必须过问,这是最能看出家长的素质和水平的地方。少管不是不管,装没看见不是真没着见。该出手时要出手,不该出手时绝不出手,这是一种家教艺术。我们家长,还需要多多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