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学校和老师建立联系,促进家校共育?
1.丰富孩子的学习环境
除了校园生活外,家庭是孩子主要的生活环境。尤其是在假期期间,孩子们每天都在家中学习,日常的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情绪和学习状态都有很大的影响。吃饭交谈时聊一聊时事新闻或有趣的事、和孩子一起做运动、制定读书计划每天和孩子一起阅读等等,都有助于营造良好积极的家庭氛围。
家长还可以利用社区的资源为孩子提供更丰富的活动——参观博物馆、看音乐剧、去教育教学基地进行更多体验式学习……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情。
2.合理使用社交软件上的班级群
创建班级群本是为了方便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班级群里的家校矛盾”。如家长没检查作业被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学生冒充家长在群里辱骂老师;点赞、盖楼感谢老师;有些维护不到位的班级群甚至成了微商代购群。这就使得班级群变了味,违背了建立家长群的初衷。
社交软件上的班级群应该是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是教师与家长和孩子沟通的平台。家长们需要及时查看班级群,关心各类通知,适当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重视并辅助老师辅导孩子学习。这种有效的家校沟通环境下,孩子们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3.充分利用家长会
家长会是与老师进行面对面交流直接的渠道,是家长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对学校的支持便捷的方式。积极与老师进行有意义的交流能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有更充分的了解。
家长需要认识到,家长会不是单向的老师报告会,而是家长和老师相互交流的平台。每次参加家长会之前想两三个打算和老师讨论的问题,比如向老师请教目前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否合理;向老师了解孩子除了学习以外,在与同学的交往上是怎样的状况;对于高年级或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应该怎样和他沟通等等。
另外,要记住老师对于孩子的积极评价,并及时告诉孩子,这样也能减少孩子对老师的反抗情绪,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哦。
平时除了学业上的辅导,你还会给予孩子怎样的支持?你所在的班级群是怎样的状态?除了参加家长会,你还通过怎样的方式参与了学校的互动呢?
编程语言只是工具,学编程最重要的是锻炼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学习能力能迁移到各个学科的学习上,从而全面提高孩子的数学、英语等学科成绩。
拥有编程特长,可以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信奥赛等比赛,对孩子的小升初、中考、高考有帮助,在信奥赛省赛、国赛中获奖,可获高考降分优惠或保送资格。
创造力是人工智能时代重要的素质之一,而编程,是释放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良好工具。孩子用编程语言完成程序和作品的过程,是从0到1、从无到有的过程。
日本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育科目;英国教育大纲规定计算机编程是5-16岁儿童必修课程;新加坡全面推动少儿编程教育,中小学考试中加入编程考试科目;美国政府投资40亿美元开展少儿编程教育,呼吁全国青少儿学习编程;美国国情咨文推行计算机科学教育,强制要求高中毕业必修计算机编程学分,在国内,2015年9月,教育部发指导意见,鼓励探索STEAM教育等新教育模式...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可以通过网络或者书籍获取各种知识,这个时候的差异化凸显就体现在自主学习能力上,自主学习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主动学习,二是高效的学习,一个自律的人可以很好的做到主动学习,但是学业压力非常重的时候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将会学习的非常辛苦而不见成效,而对于大学时代主动学习将是核心,大学时光孩子将会有大把的空余时间,如果可以做到主动学习那将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快递机器人的技术并不新鲜,好多年前就有了,不过之前都是小范围试用,今年受形势所迫,迅速投入量产,也终于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不仅是“外卖机器人”,还有辅助诊疗、智能消毒、体温检测、防控播报等等的各种机器人…就像当年“非典”推动了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一样,这场肆虐全球的新冠,已然悄悄为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按下了“快进键”。学编程不等于一定要当码农,每一个新领域都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知识,装载着这些新知识的我们自然也会获得新的思维,新的能力,新的看待世界的角度,学编程也如此,我大学同学毕业后头5年大多都还在IT行业,在写程序,不过10年后都七七八八地“跨界”去了,我就是其中之一,编程中积累的经验和能力让我们在其他行业也游走得尚好,因为它不光是一项技能,更是培养一种思维,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
每节课通过视频展示一个故事,引出任务、激发兴趣、领悟道理
课程设计与成长敏感期相匹配,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与人工智能机器人零距离对话,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丰富的科学实验课,探索奇妙的百科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每节课都采用标准的授课流程、5c教学方法
从3到18岁课程,体系完整,接轨未来最新科技,培养未来人才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