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情绪往往都有失控的时候,如在超市看到喜欢的零食,吵着要吃;路过玩具店,非要扭着买几个心仪的玩具才罢休;或者不能批评他一句,不接受反驳,稍微有一点不如意,就大发脾气;遇到一小点挫折,就推卸责任,吵闹不休……
生活中,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情绪失控是孩子太小,不明事理的问题,而孩子种种撒泼哭闹的不当的行为更是固执、任性、无理取闹的表现。对于情绪失控的孩子,父母经常会有以下几种反应:
1.以暴制暴:“再哭,就不要你了!”“不乖就把你赶出门”之类的严惩、恐吓和威胁话语,不但会扼杀孩子的自尊心和安全感,甚至采取自我破坏和被动的攻击行为当成报复。
2.当孩子情绪的奴隶:“别哭了,我给你买好了。”用贿赂、哄劝的方式息事宁人,避免孩子体会不好的情绪,反而让孩子学会了“情绪勒索”。
3.男孩别哭:“男子汉不要哭,勇敢一点!”哭泣不是懦弱的象征,男孩也有各种心理需求。一旦哭的权利被剥夺,男孩的情绪表达就容易出现障碍。
4.为孩子的情绪贴标签:“你这个坏孩子,为什么这么粗暴?”“是个爱哭鬼!惹人厌!”你贴在孩子身上的“负面标签”,会轻而易举的扭曲孩子的自我概念。
5.流于说教:“你看!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当孩子伤心、难过、生气的时候,情绪已经主导了全部意识,根本不是灌输规则与训诫说教的好时机。
6.回力球效应:“你再闹啊!干脆把我气死好了!”在孩子闹脾气时,无法保持冷静,反而回以愤怒,形成“你来我往”的恶性循环,最后“发脾气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想法也将深刻在孩子的心上。
7.阻断话语:”怎么垂头丧气的?振作一点!”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不但阻断了亲子沟通,也让孩子相信情绪是不受欢迎的,进而筑起一道心墙,变成一个对自己和他人的感受都显得麻木的人。
8.归咎他人:“跌倒了不痛!都是地板害的!”当孩子遇到挫折时,为了安抚孩子情绪而归咎外界环境的做法,会让孩子无法对自己负责,失去从错误中反省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遇到挫折“只会怪别人”的恶习。
父母如何正确地给孩子进行情绪指导呢?
1.当孩子情绪失控时,父母可以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如:拥抱、抚摸等温柔动作给孩子发出一个安全信号——“我和你在一起。”
2.面对情绪失控的孩子,要能及时识别出孩子的情绪属于“烦躁、焦虑、生气、愤怒”等负性情绪的哪一种,又或者是合并了哪几种负性情绪。并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与接纳,如“妈妈知道了,妈妈和你一样伤心,妈妈理解你的感受。”
3.用心倾听孩子,体会孩子的感受。在孩子诉说自己的情绪化原因时,要用心倾听,切身体会宝宝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4.将孩子表达的内容重新传达给孩子,与孩子进行事实与情绪感受的核对。比如:我们可以对受挫的孩子说“他刚才抢走了你的玩具车,你很生气,对吗?”、“刚没给你吃你爱吃的糖,所以你哭了,对吗?”。
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能让孩子感受到被倾听,被理解,也能向孩子表明,他们不仅拥有我们的爱,还拥有我们的积极关注。
孩子有情绪是正常的。但情绪有两面性,积极的情绪可以充实他们的精力和体力,促使他们健康成长;消极的情绪则相反,会影响他们的心情,降低他们的活动能力,严重会影响学习、社交。由此可见,情绪管理对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孩子情绪失控时,只要方法得当,父母是有能力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疏导与管理的。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