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讲”是学校教育一直提倡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要求学生从小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进行预习的人是主动学习的人,预习者能够主动参与到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当中,与老师实现“共鸣”。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预习习惯呢?
有的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年级低,所接受的知识也比较浅显,老师在课堂上也会讲解的比较详细,而孩子在课下也有比较长的时间进行巩固,因此对孩子的预习习惯并不是十分重视。这也由此导致了低年级孩子学习不主动,对老师依赖性强的现象。孩子年级高的时候,课下作业十分繁重,他们没有时间进行预习。有的老师也会要求孩子进行预习,但是往往是口头要求一下,并没有将预习内容像家庭作业那样明确化,预习往往就成为空谈,孩子也是敷衍一下。因此,孩子的学习效率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受到了影响。
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呢?下面一些建议可以供父母们参考:
1.明确预习目标,教会孩子预习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预习是比较简单的,看一看、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背一背,经过这几个环节,预习就基本上完成了。预习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浏览式预习,一种是自学式预习。大部分孩子都是选择第一种预习方法,这种预习方法占用时间少,但是过于简单,经常是发挥不了应有的效果。有的孩子简单进行预习之后,就会认为自己什么都学会了,反而是在第二天的课上不认真听讲,因此养成学习不专心不扎实的习惯,适得其反。对于第二种预习方法,比较耗费时间,是适合高一点年级孩子使用的预习方法。父母们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发展让孩子自主选择预习方法,平时注意观察孩子在预习时出现的毛病,及时寻求解决的办法。
2.合理安排预习时间
最好将预习时间设定在前一天晚上预习第二天的新知识,这样记忆深刻,到第二天孩子还有印象,有利于孩子掌握知识。父母们要监督孩子预习的时间,不能让孩子预习太过潦草,也不能在预习上花费太多时间,磨磨蹭蹭也是没有效果的。
3.预习要进行思考
有的孩子预习只是敷衍似的看上一遍或是读上一遍,这样还没等第二天讲课的时候就忘记的差不多了。预习的时候也要进行思考,要孩子找出知识的重点,初步背诵需要记忆的东西。
4.检测预习效果,督促孩子完成课堂练习
孩子预习的内容也要包括做课堂练习,这样有助于孩子巩固预习的知识,了解自己不懂的地方,有助于孩子找到知识死角。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