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耀腾飞少年叛逆引导学校,针对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叛逆、厌学、偏执、自闭、行为失调、情感冷漠、无自控力等问题,倡导“和谐式教育”理念,坚持“先接纳(适应)、再辅导(针对性解决)、后培养(培养良好习惯与以前缺点形成互补以达到和谐状态)”原则,实现“以心理辅导与行为习惯训练为重点,以国学教育、亲情教育与感恩励志教育为补充,推动学员成人成才为目标”的办学宗旨,分阶段、按流程对学员进行个性化辅导教学...
轻微的叛逆其实是孩子不断调整人际关系,成长为*个体的一种方式。进入青春期,孩子逐渐疏离自己的父母,更多地选择与同伴相处。这种人际关系的调整变化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在进入青春期之前,依恋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特征。而在青春期之后,亲子关系发生明显的变化,自主逐渐取代依恋成为亲子关系的突出特征。在青春期这个特殊的时期。如果能够顺利完成依恋到自主的转变,这对于孩子未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是十分重要的,而叛逆则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不可避免的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字化产品,从实体产品到虚拟的网络,从智能手机到社交媒体,从电视到电脑,我们的孩子正在越来越早的使用各类电子产品。同时由于各种沉迷网络游戏或者沉迷手游等负面消息的屡次爆出,让家长们一想起来就头疼不已。
在数字化时代,父母如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呢?
墨尔本的教育部门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很好的方法,父母们可以借鉴一下。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屏幕时间”这个概念,“屏幕时间”指的就是包括看电视,DVD,优酷土豆,腾讯视频,爱奇艺,芒果TV等等各网络视频网站,还包括使用电脑,玩游戏,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甚至包括使用手机发,QQ信息等这一系列需要屏幕的活动时间。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父母们不妨先回答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孩子放学后,或者不上学的时候,你的孩子平均每天要花多长时间在屏幕面前?
据统计,56%的父母们认为他们的孩子每天至少花费2个小时在屏幕上。
屏幕时间可以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好处,比如说孩子可以利用电脑查询一些不了解的知识帮助学习,通过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增长见识,通过社交媒体的使用培养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但是屏幕时间多久算是太多了呢?
澳洲的专家建议对于5岁到17岁的儿童来说,对于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屏幕时间”,每天zui好不要超过2个小时。
但是现实情况总是不尽人意,很多孩子都会花更多地时间在屏幕前。尽管现实如此,父母们也不能听之任之,仍然需要拿出父母的权威给孩子设定界限。
专家来支招:
如果孩子养成了长时间“屏幕时间”的习惯,父母们可以先尝试鼓励自己的孩子通过电视、电脑、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设备做一些积极向上、有益处的事情,让“屏幕时间”更加有意义。比如说,观看一些你们可以一起欣赏的内容。这样你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孩子的世界,同时还可以对孩子屏幕时间接触到的内容进行把关,对于*,色情以及其他各种你认为你的孩子不该过早接触的内容尽早采取措施。
第二个问题,作为父母,你有多少信心能够帮助孩子管理好他的上网时间?
据统计,在这个问题上,只有15%的家长认为非常有信心。
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讲,他们的网上生活比他们的真实生活要重要的多!他们可不愿意错过这么精彩的网络世界。父母该如何下手呢?
专家来支招:
1.和孩子讨论上网时间过多会带来的危害。如果有实例或者身边的警示案例都可以拿来跟孩子分享。当然,这种分享不是家长式的唠叨,而是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让孩子接受你,孩子才能接受你所说的。毕竟我们和孩子讨论的目的不是讨论本身,而是要让孩子记到心里。
2.和孩子一起商议关键性的规则。注意是商议,不是父母单方面发号施令。比如说什么时候可以打开屏幕,什么时候需要关掉屏幕。什么内容需要报备父母,什么不需要。规则一旦制定就必须执行到位,这也是体现父母言而有信的时候。
研究表明,父母和孩子一起设置基本规则会非常的有用,这是一个百试不爽的妙招。青少年更可能对自己参与的规则设定有更好更积极的回应。尤其是当这些规则同时也约束了父母自己时,孩子会很乐于去看到这些规则的执行是否公平,是否一致坚持下去。如果父母做到了,那么孩子更会心悦诚服。
有的父母会说,我们天天忙着呢,哪有时间搞这么多事儿。那么如果父母觉得自己没时间去管教孩子,就请不要责骂孩子没有做好。因为孩子没做好,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父母所谓的没时间导致的。
第三个问题,你是否觉得制止孩子玩电脑游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尤其是当一家人下班的下班,放学的放学,好不容易都回家了的时候,本应该是亲子时刻,却成了电脑游戏的时间。
据统计,有一半的家长认为想让孩子从电脑游戏里退出简直就像是要了他们的命。
有时候,游戏不但有趣还很有教育意义,孩子们可以通过游戏锻炼大脑思维能力,多方面训练大脑的功能。但是如果在课余,家庭聚会或者其他所有的非线上活动的时间里,孩子都抱着手机玩手游,抱着平板玩游戏,那么这就是一个大问题了。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