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教育类适合喜欢美术及文学,懂得引导,善于教育别人的同学,这种专业学好了还是比较有前景,作为美术生,其实有很多专业可以选择,主流专业有艺术史论、美术学、绘画、雕塑、摄影、中国画(特设专业)、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学、艺术与科技(特设专业)等专业,近两年教育部给个别学校特批了部分美术专业,如包装设计、陶瓷艺术设计、实验艺术、漫画、文物保护与修复、新媒体艺术、跨媒体艺术等...

艺考课程介绍
-
传媒类艺考
主要课程:播音主持、影视编导、影视表演
-
美术艺考
主要课程:素描、写生、色彩、速写、创作设计和面试等。
-
音乐舞蹈类艺考
主要课程:音乐类:声乐(器乐类以相关器乐为主科))、钢琴、视唱练耳、音乐知识、乐理、素质面试等。舞蹈类:形体素质测试;自备舞蹈小品表演;听音乐即兴表演;基本功测试,如柔韧性,弹跳,转翻等;舞蹈艺术常识测试;创意综合编舞等
-
摄影专业艺考
主要课程: 摄影类:回答考官提问、摄影美术作品分析、现场拍摄一幅照片(静物)、摄影知识笔试等。
-
空乘类礼仪模特艺考
主要课程:空乘:(1) 量体:测量身高、体重、三围尺寸、肩宽、体差等;(2) 技巧:步态、造型、乐感、表演能力等,空乘技巧展示;(3) 自选舞蹈以及其它艺术专长展示(参考分)。礼仪模特:培养能掌握服装表演的基础知识、具有服装表演能力和技巧、能在服装行业从事服装营销与策划及形象展示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目前国外许多大企业都拥有庞大的设计机构,像日本东芝拥有数以百计的工业设计师,海尔集团也高薪聘用了多名外国工业设计专家,而我国目前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数量有限,最近几年,随着创意产业的崛起,为求职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上海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还不到千分之一,而纽约的这一比例为12%,伦敦为14%,东京为15%,来自就业市场的信息显示,上海创意产业对环境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软件设计等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看涨。艺术类是收获最大的专业之一,虽然艺术类学生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但是国外的一些先进的思想在国内实践操作的时候,由于国情等原因往往会遇到困难,艺考生应尽早规划未来的职业方向,并在上学期间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抓住学校提供的实习机会,在毕业时拿出优秀毕业作品和能体现实际工作能力的实习背景,无论时在中国还是美国,寻求一份工作并不会太难。
艺考培训机构课堂优势
-
服务流程
第① 阶段:针对学员进行个案咨询、制定个性研修计划;
第②阶段:集中学习与训练期,专家咨询与辅导;
第③阶段:学习成果巩固期,成果展示、专家点评;
-
课程目的
1、掌握各种场合的礼仪规范和正确的形体训练
2、提升整体气质和修养,由内而外散发属于您的独特魅力
3、学会礼仪文化中重要的商务礼仪,职场竞争更有优势
-
教学优势
利用专有的能力评估模型,对学员进行课程匹配,确保我们安排的课程符合学员当下的学习需求。
定期反馈学习成绩,随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效果,确保项目的稳步发展。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坚持文化成绩要好_备考专题_堂堂的*工艺美术学院,在春秋了四十余年之后,更名易性,走进了清华园。我虽与此毫无瓜葛,然而,旁观远视,多少还是有所异议。只是这种不管事前,还是事后的所谓诸葛议论,自然都是一些多余的废话而已。
不过,这个学校既是清华的一员,自然就要有”清华”的意识和规矩。这些年来,变身清华后的美院,当也发生了不少惊人的变化。其中有点倒让我赞赏,那就是清华美院,重视文化的学养。对于学美术,有着相当文化的要求。特别有趣的,最近看到这个学校招考新生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排名35名之后的考生,在录取方式上,对于文化成绩与专业成绩的计算,不是采取什么三七分成、四六开算的做法,而是将两项成绩相加,排队看结果。相加后的实际情况,虽说专业较好,文化稍低的,只要按序,就能入学,但实际上专业真正看好,早在35名之前,已有照顾。35名之后,采取以文化、专业成绩相加,我的感觉,主要是对文化成绩好的、优秀的考生,在与那些专业还可以,文化却不行的考生竞争中,让他们以文化的优势,助其一臂之力,得以获取就学的机会。值得一扬的,这正是与其他艺术院校相异,进而彰显出,到底是清华园地,乃非一般的本色。
从艺,为啥强调文化程度要高?学画,为啥坚持文化成绩要好?
学艺术,有人特别强调所谓的“天赋”。应该承认,各人之间,彼此是有差异。不仅是艺术,任何事物,每人的敏感度,却是不一。然而,成事与否,我认为,这不是绝对的条件。本人从不宣讲,从艺必须要有什么天赋。这不仅是,因为个人在这方面的缺失;从客观上说,过于强调这种因素,好处不多。一切事物,更重于对规律的把握,其间,也包括艺术。特别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强调从理解出发。因为艺术十分强调“感觉”,毛泽东就说“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理解才能更好感觉,此乃金口玉言,千真万确,难以否定!比如,就拿人的颜面特征来说,在眉的内侧,有个隆起,称眉弓。爱美的我,年轻时代,天天窥镜,却视而不见,从无感觉。而奇怪的是,一当先生课堂理论之后,便有了深刻的“感觉”。他还说,男青年眉弓因突显,而示其俊。还别讲,此后,每每窥视,本人倒也顿觉美了起来!因为我的眉弓却似隆起。自然,在画头像时,我也便备加注意刻画,使画面有所充实。这就叫“理解更感觉”呢!
相对而言,不得不承认,凡文化课学习好的,对事物理解的力度便强。同理,也不得不承认,且事实也证明,文化程度高、善于理解的人,学艺,进步则快。显然,学、还是干,美术这一行,文化好,十分重要;文化高,理应优先录用!
相对而言,文化好的,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便强。否则,成绩咋会好?反之,学习被动、随意、懒散,成绩怎会好?而从事或专注任何一门工作和手艺的人,哪有因主动、自觉与积极,反做不好的?在学习上主动、自觉与积极的惯性,传移学艺,当会一以贯之。选才重文化,学艺能成才。这是一个道理!
此外,相对而言,文化好的,学习有耐心、自控能力强。具不急不躁,有滴水穿石的韧性精神。我的体会是,凡取得一定成就的人,无不以为,这种精神的必要与可贵。相信也是文化成绩所以会好的人,一个必然的心得。为此,我深信,招考学艺,*教育部与各院校,逐步提高对文化的要求,也是条必然之路。
以上是我对清华重视文化的一种理解。当然,对于清华,也有难以理解之点。就如年招考的试题而言,速写也居然是“命题默画”!其实,科目明示考“默写”也无妨,何必一定要称之“速写”呢!难道堂堂“清华”美院,不懂“速写”的概念与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