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1.养志教育(专业靠谱)
2.正面启德(大品牌)
3.纳川教育(老师专业负责)
4.明阳教育(口碑不错)
5.心种子教育(覆盖区域广)
6.怡爱青少年教育
7.穗华心教育
8.护航教育
9.爱德思睿
10.李锋教育
以上机构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请多了解多对比。
山东济宁养志专门教育基地(杭州伯乐点拨教育),10年只专注于一件事,致力于18周岁以下“不上学”的青少年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我们帮助中国万千父母排忧解难,提升父母教子能力;帮助中国万千孩子走出困境,提高孩子认知能力和水平,重塑和谐亲子关系,共创美好幸福家庭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都渴望与孩子沟通,但他们经常适得其反。在这方面,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受到阻碍,这并不怪孩子,这个问题大都是由父母引起的。目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存在四大误区。
误区1:喜欢用那种强硬的话语。
许多父母总是很难忘记他们的“教育者”的角色,所以在与孩子沟通时总是很难保持冷静。诸如“你要”,“你应该”和“你不能”这样的词常常挂在嘴唇上。往往是说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说出一些不应该说的话,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失去与父母交流的欲望。
误区2:多说,少听。
当许多父母与孩子交谈时,他们只顾着自说自话,不听孩子的意见,这实际上是塞满了孩子的耳朵,让孩子不能开口。演变下去就变成了最常见的错误——说教。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的沟通欲望将被压制。
误区3:没有抓住时机。
许多父母不知道如何借机与孩子交谈。例如,当孩子专注于做某事时,父母去插话,或者孩子刚被批评,心情还不平静,父母想要“趁热打铁”,与孩子沟通,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孩子的抵抗和不满。
误区4:忽视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在某些问题和决定上有自己的原则,坚持认为他们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孩子的意见。无论孩子的意见如何,让他说出来至少有两大优势:第一,孩子至少被征求了意见,他更有可能接受最终的决定;第二,它将满足孩子的自尊。许多父母总是喜欢“阻止”孩子对“关键”问题的看法,这些问题抑制了孩子与父母沟通的愿望。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