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由学大教育高考培训整理的关于沈阳沈河区高考培训机构TOP10一览表的相关内容,数学是让很多同学饮恨的学科,因为数学一旦形成差距,分数拉开的很大,很多同学复习的时候往往注重公式、定理、推论的记背,这是不够的,数学要想掌握全部的知识点,必须学会理解,即复习课本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公式是如何来的,怎么推导的,用来解决数学什么问题的,这样的思维去过一次课本,才能把知识朝着应用方向转化。...
1.学大教育
2.博众未来
3.天材教育
4.金博教育
5.京誉教育
6.博大教育
7.秦学教育
8.升学派教育
9.新文达教育
10.腾大教育
【高考数学】学霸解题时到底怎么想的?90%的人没注意最基础的一点!_
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就没有思路,那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学霸看到题目是怎么想的呢?为啥他们看到题目就有思路呢?其实最先想到的是:这道题我有没有见过。
然后是有没有见过类似的题目。然后将考题和见过的那道题目关联一下。
如果都是否定的,那么才会转到流程中的,什么转化条件啊之类的。
我原来也一直以为“数学思维”啊什么的,当然这个东西确实很有用,但后来才发现,做得快、用来解决80%的考试题目的,说到底就是因为见过。
数学不好的人,一个是见过,但没有记住,太多人都是这样的。
另一个,是没有“抽离出模型”。
所以,“穿着黑色西服的张三”和“穿着黄色马甲的张三”,在他们看来是两个人,但在数学好的人看来是一个人。
以上说的是高考之前的数学。
大学以后,尤其是读数学系的人,不清楚。
我又心血来潮了。
这个“见过”是瞬间完成的,对于绝大部分题目都可以一瞬间完成,所以一般不察觉,我原来也不察觉,直到后来有人问我:“我也按照你所说的,什么条件转化之类的,为啥我做不出来呢?(或者为啥我还是想不出来咋做呢?)”
然后我就分析思路的过程,发现:
(1)对于大部分题目,可能有个4、50%吧,比例是我大概估计一下的,其实因为做过太多类似的题目,所以直接就瞬间解掉了。
比如高考的第一道选择题,集合题,你要谈什么“数学思维”吗?
所以,做过、见过类似的题目,这个是根基。
解题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
所以,看到题目的第一瞬间,一定是“是否见过这道题”或“是否见过类似的题目”,只不过这个思路太快,所以被忽略了。
(2)有30%的题目,大概是“可以通过转化,很快归到已经做过的类似题目”上。
我想起一个笑话,说有个数学家失业了,去当消防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然后总管考他:“如果有个房子着火了,按照什么步骤去灭火?”这个数学家很流利的回答出来了。
总管很满意,就开了个玩笑,问数学家:“那么如果你看到一个没有着火的房子呢?”
数学家说:“那我就把它点着了,这样就转化成一个已知的问题了。”
虽然是笑话,但我觉得,其实解题的时候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这样。
这些题目,虽然表面有一些不同,但很容易用“模型”进行控制。
不过是绕了个弯而已。
而学得好的人,是这样的思维的:转化一步,“啪”就到了自己熟悉的题目上了。
学得差的人,是这样的:转化一步,不认识;再转化一步,还是不认识;再转化一步……
在实战中,如果是这样,那么这往往已经开始走错方向了,甚至开始往回走了。
(3)最后大概有20%的比例的题目,可能是真考察数学思维的。但我觉得高考试卷中,真正的比例要比20%小。
比如解析几何的题目,只要不出在压轴题,我觉得是考计算能力和熟练度的,和数学思维也没啥关系。
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以及最后的压轴题,也只是有一定的概率会出到所谓的考察“数学思维”而已,50%?比例说不准。
比如2015年高考新课标2的16题,简单到1、2分钟就可以做出来了,毛数学思维,直接用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把答案写对了就可以了。
那么,最后算下来,我估计,大概有10%的题目是真需要动脑子去想的,这个时候各种思维都有可能用上,什么转化、图形结合乱码七糟的。
最后就是这个问题了:如何定义数学学得好的人?
数学家?高考状元?数学满分者?数学天才(高斯)?
放在情境中,我认为自己还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当然,你要限定上面这几类人,我就不吭声了。
然后就是我本科学的不是数学专业,所以虽然我感觉应该差不多,但我不敢乱说,所以只能说至少高考前是这样的。
最后,我再看了一下思维流程,其实和我说的是一回事啊。
把“审题”放在了前面,然后就是“看有没有见过(类似题目)”。
如果说到“数学好的人和数学一般的人在思维上的差异”,我觉得是“抽离模型”的差异。
数学好的人,直接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应该是比较强的。
附一个常规性的解题思路(只针对高考前)
注:
(1)“三方面凑”,指的是“条件”、“结论”、“知识点”(该考点的公式等)
(2)到了最后一步,我这种水平的人就只能是看运气能不能解出来了。有时候灵光一闪就想到了,有时候想上几个小时也想不出来。
虽然会使用一些技巧,但也基本上是看天的了。
PS:到达这一步的时候,很容易进入“忘掉时间”的状态,不知不觉之间,很可能就几个小时过去了。所以我很少做这种事情。(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以有涯追无涯,狗带)
(3)绝大部分题目,其实根本到不了最后这一个阶段。
包括有些所谓的“压轴题”,用一些常规的转化和技巧就解出来了。
而这些,都是平时的时候训练、归纳总结出来的。
高考是要拿分的,不能指望到时候的“灵光一闪”。
(4)我的意思就是说:学得好的人,在解题的时候,最先出现在脑海中的,仍然是“见过没有”,只不过太快了,平时意识不到。
(5)好吧好吧,一家之言,觉得不对你就忽略过去好了。
所以~最后总结一句,大家多刷题,多建立题与题、题与知识点、知识点与知识点质检的关系吧!
以上是关于沈阳沈河区高考培训机构TOP10一览表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