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启音,专注自闭症,语言障碍,行动障碍,脑瘫儿童,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已经拥有19年的经验,大品牌质量保障;自闭症的孩子喜欢和选择的可能并不是一般孩子会喜欢的玩具,他们选择的可能就是家里的瓶瓶罐罐、鞋子甚至是自己的笔等,这些都是自闭症的孩子经常会有的在游戏中的一些特征,针对孩子在游戏中会出现的问题,父母就可以做一些相应的改善措施...
通过这些训练,只能够是让孩子的各种功能达到改善,主要是改善语言表达功能,但是自闭症患儿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语言依然是不太理解的。比如在写作方面会表现的差一些,专注力方面也会存在有差异,社会交往方面经常会不懂别人喜欢什么,不知道该如何去参与别人的讲话,如何建立友谊。
国际专家特训体与核心师资团队联合掌舵,同步国际前沿教学技术。
完备的教学监督系统,日周月量化反馈儿童进步,实时确保有效课题。
全面家长支持系统,家长心理辅导,家庭训练指导,家校强强联合,确保儿童高频强化。
国内援助基金保障,最高补助达3000元每月。
五大评估体系,直击儿童弱项,1对1订制教学课程。
欢迎每一个特殊需要的孩子,在康语感受温馨与放心。
部门:RDT融合部
姓名:郭慧敏
很多家长对于理论的训练技巧理解的很好,但在应用时,往往把握不到位,在家庭训练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 为孩子创造一个缺失的环境
二 使用最少协助原则
三 细化每个目标
下面以李想学穿鞋子为例,像大家阐述这几个观点。
李想妈妈向我反应,孩子非常懒,平时在家什么都不愿意做,动手能力很差,注意力很不集中,问我如何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注意力。我通过观察发现,每天放学时,都是李想妈妈给他换鞋子,这使我马上就想到孩子动手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妈妈把孩子应做的事情全包揽了,孩子怎么会不懒呢?动手能力怎么能上去?于是我向李想妈妈提出了"要提高孩子动手能力,应先从孩子的生活自理做起的建议,并提醒他,刚才给孩子穿鞋子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要她锻炼孩子穿鞋子。
李想妈妈很配合,第二天放学时,就把李想的鞋从鞋柜里拿出来,放在李想面前,让孩子自己换鞋。其实这时,李想妈妈就忽略掉了第一个细节:"替孩子拿鞋。"为孩子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环境却抹杀掉了孩子主动观察和思考的机会。孩子在穿第一只鞋子因提不上后脚跟而哼哼时,妈妈急忙蹲下帮孩子提鞋。这时妈妈忽略了第二个细节:"完全动作协助完成"。而不是使用语言提示或其它少量协助。孩子穿第二只鞋子时,并没有用手把鞋子拿起来穿,更没有观察鞋子,而是手扶着栏杆站着将脚伸进鞋子里。结果鞋子的小舌头被脚趾推进了鞋子里,怎么也穿不上,急的直叫。妈妈看见孩子脚伸不进去,马上帮孩子脱掉鞋子,把小舌头拉出来,再把鞋子套在孩子脚上,这时妈妈已经把那三个原则完全忽略,为孩子做了完美的辅助。看到这里,我终于明白家长的问题出在哪里,即家长没有一个完整的训练思路,而我要做的就是将一个完整训练思路告诉她并教会她"泛化应用"。
附:穿鞋子训练思路
1 明确训练目标:穿鞋子
2 设置环境:出门、来学校上课、放学要换鞋子、提示孩子要换鞋,并让孩子自己找鞋(设置缺失的环境,使用最少协助、提示原则)
3 观察细节:a 孩子拿鞋时知不知道观察鞋
b 孩子分不分左右脚
c 孩子穿鞋时知不知道松鞋带、解鞋扣、拉出小舌头
d 孩子脚会不会用力向前顶,用手提鞋
e 孩子能不能系上鞋带或扣上鞋扣
f 孩子知不知道把换下来的鞋放好
4 强化练习每个环节(细化以上目标,使用最少协助提示原则)
在我们给孩子训练时,能够有效地分析孩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但在"训练"家长时,往往会忽略掉这一点。只给家长系统的理论,却不能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供家长泛化实践操作。其实有很多家长是悟不到这些方法的,我们应该更注重训练家长。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