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耀腾飞,专注青少年叛逆引导,希望能够助父母一臂之力,针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提出方案,帮助孩子面对各种问题,借助龙耀腾飞学校教育的平台,更好的获得更多的信息以及孩子内心的想法,进一步加强跟孩子的沟通,加深理解孩子的心里活动变化,让孩子心理变得健康健全,孝敬父母...
学习类
厌学、学习困难、对学习不感兴趣 ,考试压力大、作业拖拉
情绪触动
脾气暴躁、意志消沉、抑郁、焦虑情绪、偏激冲动、强迫反复、胆小害怕抵触
人际交往类
亲子教育、人际关系混乱、同龄人边缘化、青春期叛逆、拖延现象、校园霸凌
成长类
网瘾、自卑封闭、思维迟缓、抗挫折力差、不良习惯矫正
青春期叛逆的特征,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14~16岁之间的孩子,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都逐渐成熟,有了一定的自主生活能力,但还不是真正成熟的时候,所以他们既会模仿成人,又沉浸在自我体验中,说句不好听的就是自以为成熟。有些事,以为自己能应付过来,其实漏洞百出,但往往不承认自己的固执,反而将错就错,一错再错。父母说东他们道西,心理学研究表明,叛逆中的孩子与父母唱反调会让自己感到满足,由此,唱反调是必然的。
心理学家认为,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孩子的学习确实出了问题。他们讨厌的是学习本身。现在有些家长太看重孩子的成绩,在孩子进校园之前给他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孩子们自然会抗拒学习,不能真正地喜欢学习。
另一个原因是厌学只是孩子发泄不满的载体。他们讨厌的不是学习本身。例如,有些家庭环境不是很和谐。父母经常吵架。为了平息父母之间的争吵,孩子们可能故意不努力学习。他们认为如果他们学习不好,父母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他们就不会吵架了。
暑假开始,孩子沉迷手机,该怎么办?给您4条建议,让你解决孩子玩手机的难题!
暑假开始,学生们离开学校回到家中,每天除了完成假期作业就是玩手机,很多父母明知道玩手机对孩子不好,但又不明白会对孩子产生哪些不利影响,看着孩子泡在手机中,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杭州市余杭东湖一10岁的男孩小刘至1月12日离开家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小刘的爸爸老刘本来打算要带儿子回四川老家过年的,儿子一连好几天都没回家,老刘把附近的村镇都找遍了,可仍没有儿子的下落,老刘只好到东湖派出所报警。民警向老刘了解小刘的情况时得知小刘喜欢上网打游戏,民警们把老刘家附近可联网的网吧、车库等逐一排查,并没有发现小刘。1月20日上午,民警在双林小区一出租房中发现屋里凌乱,几个大箱子堵着床口,民警进入出租房挪开箱子,发现小刘爬在床底下正玩游戏。
这间出租屋是小刘同学家,放了寒假,小刘就来到同学家蹭网打游戏,同学家人回老家过年了,他又在同学家住了三四天,同学家可吃的零食都吃完后,小刘就挨饿打游戏,被民警找到时已饿了两天了。
有一项调查数据表明:2018年6月,我国的网民已超过8亿,21.8%的网民年龄在20岁以下,不足10岁的网民有2900万。
中国父母80%给孩子买了手机,小学生手机拥有率在40%,高中生就达100%。越来越多的学生无心学业,沉迷于手机,可以说一部手机就可以毁掉一个孩子,手机对学生的危害不只是学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都有严重的损害。
一、玩手机会减弱视力,诱发眼睛疾病。
《国民视觉健康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近视人口将达到7亿,患病率达50%。未成年人连续看手机20分钟,视力就会下降到43.8度的近视状态。长时间眼睛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干眼病、结膜炎,因为长时间看手机,容易使血液流向眼晴,使结膜血管充血,有造成慢性结膜炎的风险。
二、玩手机游戏会占用学习时间。
学生除了在学校上课,课外的时间并不多,平时需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预习与复习相关的课程,还要加强弱项科目;假期、周末学生得参加各种补习班。如果学生回家后沉迷手机游戏,而且越玩越上瘾,就会占用宝贵的学习时间,甚至会熬夜,第二天上课就没有效率。当别的学生课间在做作业讨论学习问题时,玩游戏的学生会讨论各种各样的游戏,分享打游戏的经验,这样就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三、玩手机游戏会降低学生的注意力。
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杨东认为,手机会让人陷入持久的多任务状态,会导致注意力缺失。有研究者认为人们在进行手机媒体等多任务处理时会削减思考力,使思维难以进入复杂的层面。学生沉迷于手机游戏,忙于刺激的多任务中,重复着同样的思路和动作,根本不需要深入思考。在课堂上听讲时,学生满脑子都是游戏的画面,很难集中注意力;在完成需要深入思考的作业时,也集中不了思维。这样慢慢地就听不懂课堂知识,作业也完成不好,成绩就自然下降。
四、玩手机游戏对学生的性格有不利影响。
学生回到家就沉浸在游戏中,足不出户,不愿与同伴玩耍交流,也不参加户外活动;在家不与家人沟通,学生变得冷漠迟钝,学习、做事缺乏耐心,遇到困难也不愿和家人讲。学生沉迷于游戏,情绪变得暴躁,还会产生*倾向,动不动就和身边人发生冲突,给自己和家人带来麻烦。
手机本身并没有错,它就是方便人们的工具,但孩子玩手机游戏上瘾了,影响的不只是成绩,有的父母对手机给孩子造成的不利影响认识还不到位,有的父母只是功利性地想让孩子成绩优秀,才被动地限制孩子玩手机游戏。在限制孩子玩手机时,大部分父母要么批评责骂,要么没收禁止,要么砸毁扔掉,弄得和孩子之间产生许多矛盾冲突,到底该如何减少孩子对游戏的沉迷呢?
一、对孩子玩手机要理解和尊重。
现在手机就人们的一件器官一样不能缺少,没有不爱玩手机的孩子,孩子在学习之余也需要放松,而孩子放松的方式又很单一,玩手机成为他们放松的重要方式。当孩子在玩手机时,不能简单地批评,而要理解孩子,他只是感觉到无聊才这么做,我们要了解孩子在玩什么,为什么玩那些东西,父母可对他们玩的东西表现出兴趣,让孩子讲一讲他们玩的内容的好处与坏处,孩子被理解了,父母说话才会听。
二、与孩子一起制定玩手机规则。
明确告知孩子对手机拥有使用权,而拥有权属于父母,使用手机要合理,还要遵守一些规则,父母与孩子讨论出能遵守的规则,以书面形式确立下来,规则可包括:
1、玩手机的时间。
小学生不能把智能手机带到学校,中学生上课时间必须关机;在家时,要在完成各门功课作业时才能玩手机,连续玩手机不得超过半小时;晚上10点必须把手机上交父母。
2、玩手机的内容。
与孩子一起选择可玩的内容,不玩低俗、过于*的成人游戏;不进不适合孩子的网站;只能下载益智的、与学习相关的软件;除同学群外,不可加入其他群聊,不在群里传播不健康的东西。
3、明确赏罚规则。
规定好赏罚的细则,没有赏罚的规则难以长期遵守。孩子一星期能按规定使用手机,就奖励到外面吃一次喜欢的美食或玩一回;如果违反规则,要禁用手机两天。赏罚必须要如约兑现,孩子才会尊重规则的权威。
三、父母要以身作则,作好榜样。
孩子在家时,父母要少碰手机,父母是孩子的老师,如果父母一回家就迷失于手机中,不是玩游戏就是刷朋友圈,不是玩快手就是手机购物,甚至有的父母还在手机上赌博。这样的父母是带不出正确使用手机的孩子,当孩子在家学习时,父母可以读一读中外名著或者家教图书,也可以练一练字或者做些高雅的事,要让孩子看到父母在学习、上进,要让孩子看着你的样子努力。
四、业余时间父母要多陪伴孩子。
现在的孩子很多属于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除学习外无事可做,又没有人陪伴,他们无聊了却没人和玩,只能玩手机,许多沉迷手机的孩子要么是隔代养育,要么父母只忙工作。父母在业余时间陪陪孩子,孩子就会感到幸福,父母可以在家和孩子玩棋类游戏,也可共读一本书、聊书;父母和孩子可以到户外运动,到公园散步聊天;家人可以一起聚餐、看电影或者参观博物馆等。只要孩子感觉到了生活中的乐趣,就会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总结:父母不要只为成绩优秀才限制孩子玩手机游戏,更要考虑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要采用合理的方法使孩子依赖手机。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