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集中训练后,动作变协调,情绪变稳定,注意力改善,对于学习困难的儿童,参加感统训练后学习成绩会显著提高,感觉统合教育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积极影响:(一)有助于培养儿童愉悦的心情,使儿童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二)促使儿童注意力集中;(三)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特殊儿童建立自信。感统训练的好处与意义:1.滑板游戏——姿势为飞机式、蜻蜓式两种,其主要作用是调节前庭和触觉功能;2.平衡台游戏——训练平衡摇摆、匍匐摇摆、相互支持摇摆、被动站立摇摆、平衡台上蹲起、平衡台上抛接球等,主要作用是训练前庭功能;3.趴地推球——主要训练协调性;4.网揽——将孩子置于吊带中,以腹部为支撑点,前后摇摆,双手同时操作,将棋子放回棋盘中,其作用是训练上肢协调能力,手眼协调能力,精细动作发展能力等。
家长不能以每次考试成绩的排名来肯定或否定孩子,对于一个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复强调名次,势必使孩子陷于自卑,而孩子的自我否定,不仅会使其学习成绩进一步下降,孩子未来的整体发展都会受到妨碍,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味地阻止,迫使其“学”,而且学之不尽,孩子必然会产生厌烦心理,成功的教育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将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而不恰当的教育,则只会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学习兴趣也没有了...
|前庭觉失调
前庭觉是影响孩子成长和学习发展重要能力。前庭接收脸部正前方视、听、味、触的信息,筛选过再传入大脑,并选择正确的信息做回应,被称为大脑的门槛。前庭觉必须和空间感取得完全协调才能正确辨别空间位置。
前庭平衡感失调的表现:好动不安,易跌倒,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调皮任性,爱挑剔。| 触觉能力不佳
触觉也叫皮肤觉。是人认识世界的第一通道,它影响人对环境的第一判断,也影响人对自身的情绪控制及对他人的情绪识别。对性格与情商影响较大。
触觉能力不佳的表现:触觉敏感(防卫过当):对外界的刺激适应性弱,仅对固有经验有安全感。怕生、胆怯、不喜欢拥挤、排斥新事物、常陷于孤独、吸手指等。触觉迟钝(反应不足):反应慢,动作不灵活,缺乏自我意识,我行我素,容易打架等。
|本体感失调
本体感又称为“深度感觉”,是指来自四肢、肌肉、器官等的位置觉、运动觉、震动觉;简单来说,就是人体对自身的感觉,是人身体中的地图。人们能够不经由视觉进行吃饭、穿衣等活动,就是本体感的直接体现。
本体感不强的表现: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动作缓慢拖拉、没有上进心、缺乏自信心,走路撞桌椅,组织条理差,语言表现能力差。
爸爸应该注重孩子的特质培养
一、培养孩子快乐起来的能力
科学研究表明,人生生来就有各种不同的气质,但这并不说明孩子天生就有乐观与悲观之分。快乐,其实是一种能力,需要后天的培养。
女人通常都比男人敏感,而敏感则容易受伤,另一方面女人还容易钻牛角尖,喜欢与人攀比,这些都是她们不如男人知足快乐的原因。所以在孩子快乐能力的培养方面父亲的责任比母亲更重大。
也许有人觉得对孩子而言知不足才能有所进取,可在有些时候太多的不满足便会让快乐来得不那么简单。父亲应该让孩子知道他有哪些不如别人的地方,更应该让他能轻松地找到自己强过他人之处;父亲要培养孩子在逆境中快乐起来的能力,能从内心深处把失败与挫折视为人生的一种财富,而不仅仅停留于认识的表层;父亲应该尽力克服自己与家人的虚荣心,让孩子沿着正常的轨道生活,因为在现代社会,一个有归属感的人比较容易觉得快乐……
二、有针对性的压力训练
不要太过心疼孩子,特别是对那些生性比较胆小、怯懦的孩子,父亲有必要给予他一定的压力。
比如有的孩子在儿童乐园里根本就没有敢玩的东西,他不敢玩滑梯、不敢骑小车、不敢坐飞机,常常只是拉着大人的手默默地坐在旁边看别的孩子玩,脸上倒也满是幸福的模样。这种时候母亲会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她甚至知足地告诉自己“胆小也不纯粹是件坏事,至少这种孩子比较容易管教,不会闯祸。”
可父亲就千万不能这样了,在这种时候他就要扮演“恶人”的角色,一点点用利诱、用威逼、用各种手段迫使孩子挑战自己的心理极限。当然,爸爸们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一步步来。这样一来孩子不容易反感,二来他可以从容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此来抵消恐惧的心理。
三、始终用科学的观点给孩子解释事物
在童话里小老虎可能会和小白兔做好朋友,小花猫也可以与老鼠一起快乐地玩耍,天上打雷下雨则是雷公雷母在吵架,……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又被告知一切都不是这样。别说小宝宝了,有时连妈妈都会觉得迷惑,“为什么要把童话编成这个样子啊,搞得我都分不清哪个是对的哪个是错的!”还有些时候妈妈为了管教方便,平白地拿出大灰狼、大老虎来恐吓孩子,或是说什么“不听说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于是孩子自然而然地对黑暗、对动物、甚至对警察生出了没来由地恐惧,而这种恐惧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种时候又要当爸爸的出马了。也许,爸爸、妈妈可以来个约法三章,妈妈负责讲故事,爸爸则应该一直以科学的观点来诠释一切,并且明白无误地告诉孩子这个才是事实。科学,是战胜心理障碍最好的法宝。
四、不让情绪化影响孩子
女性因为生理周期及心理特征的影响,情绪经常会大起大落,波动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她对孩子的管理尺度也会有很大的弹性。心情好的时候宝宝把房子拆了也没关系;而心情不好时,孩子玩水弄湿了地板都变得忍无可忍。相对而言男性就比较理智客观,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尤其是处理孩子与母亲矛盾上,父亲应该持公正的态度,力争做到不偏不倚。
除了尽量不让孩子受到成人情绪变化的影响之外,父亲还要教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不让情绪过多地影响自己的行为与心情。比如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冷处理,无论他痛哭流泪还是摔打玩具,都置之不理,并阻止家里其它人去哄、去劝;比如在孩子情绪失控时给他一定的个人空间,让孩子自己给自己找台阶下等等,都是不错的办法。
五、适当时候让孩子明白童话与现实的区别
宝宝的天性中有着太过善良的成份,有的孩子甚至听不得故事中带有任何血腥色彩,哪怕是剧情需要猎人打只野兔也不成。妈妈们也许觉得善良也不是什么坏事,便顺从孩子的意见尽挑些情节简单,故事美丽动人的东西讲,久而久之孩子会变得不通世事。长大以后接触到现实的生活便无所适从。
父亲在这种时候应该明白一点:让孩子永远生活在童话中是不可能的,与其让世界来向他展示残酷的一面,不如由自己来一点点地告知。有意识地培养他看看《动物世界》来了解一下小动物们真实的生存环境,讲故事时不要刻意回避那些经典却有悲剧色彩的童话。你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不是童话,而就算童话也并不完全都是妈妈口中那么宁静美好。
学习能力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