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培训教育
专注高考复读寄读全日制课程培训
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理想高校,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长远的基础
专注高考复读寄读全日制课程培训
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向理想高校,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长远的基础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这样的题目太令人纠结了。”“《情有独钟》很温情啊!”“《拒绝平庸》虽然太老套,但倒也励志。”……
6月7日,11时30分,当900多万考生五味杂陈地走出考场时,各地作文考题旋即揭开神秘面纱,一场媒体、专家和网民七嘴八舌的“审题”,在考场外迅速生发开来,成为当日舆论热点。
总体印象
比较有水平,赞成偏重理性思维
记者:今年高考作文题中,有没有令您眼前一亮的?跟往年比呢?
温儒敏:总的来说,今年高考作文题出得比较有水平,一是很多题目都倾向于理性思维,而且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这和以往多往抒情描写的路子走,不太一样。二是形式上有一定限制,思维角度则是可以充分开放,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思考力。比如新课标卷的《中国崛起的特点》,给出国内外对中国崛起的评论,让考生选取一个角度来写。这样的题目偏重理性思维,要有一定的社会关怀,那种陷于题海战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生就很难写好。还有上海题,围绕“一切都会过去”或者“不会过去”展开议论,也是需要有些理性分析的,平时读书较多爱思考的学生可能就发挥得好。但也有些省区市的作文题“指向性”太明显,例如《拒绝平庸》、《总有一种期待》、《时间在流逝》等,考生可能早有准备,容易套题,也容易落入“文艺腔”一路。我赞成高考作文尽量往理性思维和开放性方面靠一靠。
记者:教师们考前猜题、押题,记者们蹲守考点等题,网民事后积极参与“审题”,一些媒体还发起了微博作文大赛。大家都很关注语文,但抱怨之声、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
温儒敏:这主要因为语文是综合性学科,有很强的社会性,大家大多关心且都能说上几句,一些媒体甚至顺势炒作。如果是数学、物理或外语,就不太插得上嘴。当然,许多抱怨批评之声,从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
记者:几天前,上海传出高考作文中禁用网络词汇的消息,引起很多争论,但很快辟谣。您怎么看?
温儒敏:语言生活是丰富流动的,语言规范总是相对滞后的。所以,不能简单地禁用某一个或几个网络词汇,也禁止不了。关键是要看在具体语境中,是否运用得当,一般人能否看得懂。如果网络词汇过多,有碍阅读,显然也是不行的。
两大病灶
套路化与文艺腔,见不出思想
记者:您觉得,就高考作文来说,这些年来,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温儒敏:抄袭、套写成风!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以“话题作文”和“新话题作文”为主,大多有预设的指向。于是,许多考生都会准备大量的“套路”和材料,遇到什么作文题,就直接套上去。有些考生甚至只写开头、结尾,中间大段都是摘抄,变成填充式的“馅饼作文”。
因为雷同,难见新意,阅卷者往往只能从开头、结尾,以及使用修辞、典故的情况,甚至就以字迹是否工整来考查考生的写作水平。这也使得大量套写甚至抄袭的作文也能得到好分数。套写显得“安全、保险”,也导致许多有写作才华的考生,不敢写出自己真正想写的作文。
记者:这跟应试教育是否有关?
温儒敏:当然。这种不良风气,是高考指挥棒作用的结果。现在不少学校违背教学要求,完全以“高考作文”取代了一般写作教学。大多数学生上了高中,就很少读名著原典,只读教材和教辅,还有就是“作文辞典”、“作文考试技巧”之类书刊,套写风气越刮越凶,语文的教学水平每况愈下。功利化的训练方式,败坏了学生对语文的胃口,也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记者:您曾提到,当前语文教学还存在一种偏向——太过追求“文艺腔”。
温儒敏:是的。语文课历来注重文学性,注重修辞、文采。但这也容易给人印象,好像“文笔”好就是语文好,其实不见得。目前语文教学偏重文笔,是有功利化考虑的:把文字写漂亮点,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于是,动不动就用典、堆砌词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写法,在中小学生作文中很多见。我把这种文风叫做“文艺腔”。
·测评及分析
·明确基本问题
·查漏补缺
·巩固提升
·建立知识网络
·展示概念层次
·突出重点难点
·再现方法探究
·把握基本题目
·掌控重要题型
·总结解题方法
·传授避错技巧
·总结通解规律
·学一道解一类
·拓展学生视野
·能力素养结合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