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呈现:初夏的一天中午,一位长得清秀、名子叫王倩的高一女孩来到心理咨询室。她的妈妈和她讲述来这的理由,王倩已有半个多月没上学了,起因是因为和她最好的一个女同学不和她好了,那个女同学说“跟你在一起太累,你总管着我”,从此她陷入极大的孤独之中,下课她一个人出去,中午她在教室,她觉得走进教室的每一个同学都在笑话她,没有人愿意同她在一起。体操课上,一群女同学在嬉笑,她觉得是故意气她。自习课上,同学之间传纸条等亲近行为她都觉得难受。这些不良情绪让她无法上课注意听讲,也无心学习,更让她觉得上学就是遭罪,太难受了,因此不想再去上学。而妈妈不理解她,天天跟她喊,逼她上学,这让她烦上加烦,觉得世界上没有一个理解自己的人,活着真没意思。
心理咨询专家进行案例分析及处理:一个要好女同学的离去,带来这么大的情绪反应,说明这个事件背后一定有更深的内涵。我们要找到这个事件背后的东西,才能解决她的问题。
我给王倩做了放松,放松之后,给王倩做一个意象,在意象中她看到一颗心从高处坠入一个漆黑的山谷,摔得粉碎。我问她,如果那颗心会说话,她会告诉你她多大?她说那颗心说,她六、七岁。我问她,看看六、七岁时发生了什么?她看到小学一年级操场上,一个女生班长领着全班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游戏,只有她一个人独自围着操场边转,十分孤独(一、二年级大部分时间是这样渡过的),她觉得是自己不好,同学才不和她玩。在意象中,我让她带着内心的疑问,和班长及其它几个同学沟通,沟通后得知,其实大家对她并不反感,只是觉得她不想同大家玩。在意象中,她愉快加入到同学的游戏中,和同学融为一体。
一周以后,她再次来到咨询室时,脸上洋溢着快乐。她说她上学三天了,以往的孤独感没有了,同学无论做什么,她都不在意了,而且交了一个新朋友。
这个案例让我们看到,好同学离去事件,激发了王倩以往强烈的孤独感(一、二年级孤独事件),表面上是两个不同的事件,实际上这两个事件带给王倩的感受是一致的,这个一致的感受是被人抛弃后的孤独感。所以这两个事件才会联接。只有处理了深层的事件感受,现实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只有在这时,我们才真正理解好同学与她分手时说的那句话“跟你在一起太累”,因为王倩担心自己陷入孤独,她会紧紧抓住身边的好朋友,她的这种行为会让对方觉得很累,有被控制的感觉。了解自己的感受以后,王倩愉快地开始了新的生活。
推荐阅读>>孩子厌学做心理咨询有效吗>>孩子厌学之来自爸妈的学习压力
北京利方心理咨询中心成立于2004年,是集应用心理研究、心理教育、心理矫正和精神矫正为一体的专业心理咨询中心。如果你有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咨询,可以通过网站客服与专家一对一咨询。
厌学、学习困难、对学习不感兴趣
考试压力大、作业拖拉
脾气暴躁、意志消沉、抑郁、焦虑情绪、
偏激冲动、强迫反复、胆小害怕抵触
亲子教育、人际关系混乱、同龄人边缘化、
青春期叛逆、拖延现象、校园霸凌
网瘾、自卑封闭、思维迟缓、抗挫折力差、
不良习惯矫正
叛逆的孩子们的反击和不服从。家长不必着急。相反,他们必须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在他们自相矛盾时正确对待他们。家长让孩子说话时,要注意以下3点:1 耐心倾听。不管孩子说什么,父母都要耐心倾听。这是一种尊重孩子个性、理解孩子的方式,让他对症下药,化解矛盾。2 不要轻率地批评或评论。家长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让孩子说完,避免胡言乱语,引起双方不快。3 积极响应。当孩子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时,家长应该做出积极的姿态:“你的想法很好,如果再加一点或改变一点,那就更完美了。”父母的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感到快乐和充满成就感,有利于双方接下来的情感交流。
封闭学校特色,蜕变从这里开始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早针对8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在个体成长中存在不良行为习惯及心理症结如:逆反出走、与父母老师沟通困难,性格孤僻、自卑、自闭、厌学、贪玩、早恋、吸烟、喝酒、打架斗殴、*倾向、混迹社会、奢侈消费等问题青少年。
通过环境隔离、一对一心理辅导、感恩励志教育、农村生活体验式教育、军事训练、国学教育课、法制教育课,小学-高中同步文化辅导等课程针对性教育,改变孩子不良行为习惯。
孩子到校前两个月家长不能跟孩子见面,只能单向联系(两个月是孩子的一个心理塑造期,对于孩子的改变非常重要,孩子到校2个月之后可来校探望|跟孩子视频|电话都可以。
学校正规办学,教育局监管,孩子入学,同步建立家长微信群,每天心理老师都会把孩子在校情况通过视频和文字的形式发送到微信群里面,家长可以看到孩子一点点改变。
孩子在校学制之内,全封闭式管理,没有假期,包括过年,孩子都是在学校里面过年(家长可以来校和孩子一起过年)。孩子到校之后,未经过监护人同意,不允许出校;
提高个人自信心、*思考能力、时间管理观念,懂得感恩、耐劳与意志力,全面提高学生自控能力
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它虽然不同于变态心理,但已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发展下去对青少年的成长非常不利...
免费为您提供优质的机构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易达招生网@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14175号
本站文章由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如有侵权内容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